驚蟄

【廿四節氣】為何日本沒有驚蟄?

其實,驚蟄本來就不叫驚蟄。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廿四節氣】為何日本沒有驚蟄?

不知道今早的雷聲有沒有把您吵醒?適逢驚蟄,香港下雨打雷,可謂非常應節。香港天文台一度發出黃色暴雨警告信號,截至傍晚五時,天文台已累計錄得45.5毫米的雨量,創下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雨量最高的驚蟄。

驚蟄是在中國曆法的二十四節氣中排第三,根據古人的說法,這個時候天氣由寒轉暖,春雷始嗚,令那些在冬天不吃不喝、蟄居土中的動物昆蟲驚醒,故曰驚蟄。與此同時,植物開始萌芽生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由於受到古代中國曆法影響,驚蟄也存在於多個漢字文化圈國家 (如越南、韓國等) 的曆法和記憶之中。




日本可算是一個例外,只有「啟蟄」而沒有驚蟄,到底為甚麼會這樣的呢?

其實,驚蟄本來就叫啟蟄。啟有開始的意思,啟蟄即是指蟄居的昆蟲開始活動。但到了漢朝,孝景皇帝即位統治,由於他名為劉啟,人們為了避諱,就以當時發音不同但略近的「驚」字代替「啟」字,改稱「啟蟄」為「驚蟄」。




當然,由於字面上的意思略有改變,在時序上與事實不符,故當時的人也連帶把「雨水」和「驚蟄」的位置互換。之後因為《太初曆》的制定,驚蟄和其他二十三個節氣被訂於曆法之中。

後世的中國人已無必要為漢景帝的名字避諱,故啟蟄一詞又開始為人所用。但可能由於幾百年的習慣所致,唐朝時期制定的《大衍曆》和《宣明曆》等曆法仍然沿用「驚蟄」,而這些曆法東傳至日本,亦為該國所用。不過,八個世紀之後,即日本貞元年間,日本用起了自編的曆法,又改「驚蟄」為「啟蟄」。此後代代相傳,沿用至今,所以今日的東亞才會出現同一節氣、兩個名字的現象。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