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亞運】杭州亞運因新冠疫情押後,仍有舉辦的必要嗎?

【第19屆亞運】杭州亞運因新冠疫情押後,仍有舉辦的必要嗎?

雖遅但到,好始終是好。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第19屆亞運】杭州亞運因新冠疫情押後,仍有舉辦的必要嗎?

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原計劃於2022年9月10日開始的杭州亞運會,被押後至2023年9月23日才揭幕。雖然在克服重重困難後,這場史上首次因疫情延期的亞運會仍得以順利舉行,但圍繞這場體育盛事是否有必要舉辦的爭議,並沒有因為各主辦單位的辛勤籌備而停止。在民間,杭州亞運是否「燒錢」、「傷財」繼續是部分人茶餘飯後的話題

幸而,一些學者厭倦了這種只管狹義地衝量經濟成本效益的討論。他們嘗試跳出廉價的質疑,回歸到舉辦亞運會的初心——推動體育事業的發展。他們透過認真評估亞運會對亞洲國家精英運動的影響,來探討其舉辦之必要性。




三位分別來自首都體育學院和北京國際奧林匹克學院的學者在2022年底發表了一項研究,利用新冠疫情爆發前七屆亞運會和六屆奧運會的資訊,以及新冠確診和死亡的數據,去檢驗兩個否定亞運會價值的假說——一是亞運會的獎牌基本由中國、日本和韓國「壟斷」,淪為了「東亞運動會」;二是亞運會因規模過大、模式僵化而逐漸「邊緣化」,其重要性無法與其他國際性綜合體育賽事相提並論。

結果發現,前述兩個假說都難以成立,至少在「前疫情」時期如是。首先,獎牌的集中度呈現下降而非上升的趨勢,反映所謂的「壟斷」實際上正在弱化。雖然大部分的獎牌的確落入「三巨頭」的手中,但「三巨頭」獲得的獎牌總數和金牌數目均呈下跌趨勢,而獲得獎牌的國家或地區比重在過去約20年的時間裡則持續上升;其次,亞運會使亞洲國家在全球性綜合性體育賽事中的長期表現得到改善,不存在「邊緣化」。亞運會45參賽國家在奧運會中贏得的獎牌比重正顯著增加,與此同時「三巨頭」的比重卻沒有大變化,這意味著亞洲國家總體的精英體育實力正不斷提升。

三位學者亦嘗試利用新冠疫情爆發後的東京奧運數據建構迴歸模型,看看疫情如何影響不同國家在運動賽事中的表現,藉此預測杭州亞運會的賽果,並判斷會否削弱它推動體育事業發展的作用。

分析顯示,儘管新冠疫情會對多國代表隊造成制肘,令它們獲得的獎牌比重出現波動,但這種負面影響在亞洲國家要比全球平均為小。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幾個亞洲體育強國——尤其是中國——採取的防疫措施比美洲和歐洲國家更有效,以致它們在各方面均受到的衝擊較小。這可能預示著即要到來的杭州亞運會將比其他後疫情賽事更加激烈和精彩,成為國際體育界的典範。




三位學者繼而認為,亞運會對亞洲精英體育的長遠發展在多個層面上都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其舉辦是必要的。言下之意就是,現在應該討論的問題不再是應否舉辦杭州亞運會,而是如何在「後疫情」時代管理好公共衞生風險,用最優的方法將杭州亞運會舉辦到最好。

究竟杭州亞運會能否如三位學者所願,成為人們心中永誌難忘的一屆呢?十天之後我們便會得到答案。

註:相關研究刊載於《心理學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