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tcheck】梁栢賢說「新冠與流感死亡率相若」,對嗎?

【Factcheck】梁栢賢說「新冠與流感死亡率相若」,對嗎?

經常嚷著「餓死多過病死」的人,恰恰就是那些不會餓死的富人。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Factcheck】梁栢賢說「新冠與流感死亡率相若」,對嗎?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自夏曆新年以降,香港不少醫生都當起經濟師來。醫院管理局前行政總裁梁栢賢就認為香港現時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改善民生」實在刻不容緩,而實施海外免檢疫通關的政策正是提振經濟的不二法門。他聲稱,邊界限制的撤銷不會令市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因為只要不「一刀切」計入年初的染疫死亡高峰期,新冠肺炎由今年5月至現時的粗病死率僅為0.098%,與流感死亡率相若。

心繫海外的梁栢賢總算為自己的主張提供了一些「依據」。問題是,這些數字真的足以說明新冠病毒的危害性已經與常見的流感無異嗎?




很遺憾,別說行政總裁級的人馬,這些數字背後的邏輯恐怕連牛頭角順嫂也會覺得有問題。叫人不要「一刀切」計算新冠肺炎病死率的人,自己居然「一刀切」計算流感的死亡率。真是「龍門任你擺,飄移境界」。

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嚴正指出,這種利用數據說話的人「犯了嚴重選擇性偏誤」,「無視數千新冠死者的不幸」之餘,亦「誤導市民輕視新冠疫情」。如果要避免「用橙跟蘋果比較」的低級錯誤,那麼梁栢賢之流至少應該採用同時段的季節性流感死亡率——而非歷年的平均死亡率——作為對照。由今年5月至9月中旬,香港的流感死亡率為零。未知梁栢賢是否敢說流感已「弱化」到人畜無害?

而且,此等利用數據說話的人還有淡化感染新冠病毒的其他代價之嫌。就算新冠患者的病徵逐漸消除,在未來一段日子還可能飽受各種新冠後遺症困擾,輕則氣促和失眠,重則記憶力變差、長期感到疲倦和中樞系統受損。在世界各地,人們因此而喪失工作能力的例子屢見不鮮。如果政府不提供適當支援,恐怕大量的人會因病致貧,到時候真的「餓死」。千萬不要以為這些事情只會發生於「病夫」身上。日本東京都福祉保健局提供的「都立醫院」數據顯示,97%的受訪後遺者患者在新冠肺炎病發時被診斷為輕症或以下的個案,74%沒有基礎病。

必須承認,新冠患者不是全部都有後遺症,受病毒中長期影響的比重大約有10%至20%。但不要忘記,新冠疫情沒有季節性可言,由於病毒不斷變種,基本上是全年無休,痊癒者一年裡可以重覆感染若干次。在病毒一而再、再而三洗刷下,理論上再健康的人理論上最終也難逃一勢。梁栢賢是否已準備好慷慨解囊,養活那些因新冠後遺者而被迫退出勞動力市場的香港市民?




事實上,新冠肺炎比起流感還有一個顯著差異,就是新冠病毒能夠全身跑。就算梁栢賢坐困愁城,只要肯造訪一下社交媒體,便能夠發現一些外國醫學專家不斷警告「新冠不是流感」。著名的澳洲醫學科研人員彼得·杜赫提教授 (Prof. Peter Doherty) 發帖提醒民眾,新冠病毒會進入血液和感染各種細胞,亦會引致中風和心臟等問題,把新冠想像成流感只會令大量的人縮短壽命。

杜赫提教授帖中有一句話特別適合梁栢賢之流。他說:「It’s time to wake up! (是時候醒醒了!)」。可惜,裝睡的人叫不醒。例如大學講師陳偉強便繼續對盧教授窮追猛打,批評他不理民間疾苦。陳講師總把中國以外的世界描繪成完全「復常」,隻字不提外國的醫學專家正著急地為政客的錯誤决策亡羊補牢。反思吧!為甚麼經常嚷著基層「餓死多過病死」的人,往往是那些不會餓死的中產和富人?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