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高速鐵路的起點

【7月25日】高速鐵路的起點

55年前的今日,世界首條高速鐵路開始試驗營運。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7月25日】高速鐵路的起點

1964年10月1日,東海道新幹線正式通車,成為了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但這條鐵路其實在同年7月25日已進入了全線試營運階段,「子彈頭」列車開始在東京和大阪之間飛馳。

儘管東海道新幹線的確為日本帶來了莫大的榮耀,但日本建造這條線路的本意,絕非為了耀武揚威。東海道新幹線全長515公里,位處日本最發達的經濟走廊,由於戰後經濟急速發展,該區的交通需求急增,令既有交通設施超出負荷,故日本希望建設新線並將其速度提升,使鐵路產生出最大的運輸能力,來應付長遠需求。




東海道新幹線最初的營運速度達每小時200公里,以今日的眼光看來不算甚麼,但相關技術要求已足以令當時的工程師費盡心機。鍾民杰撰寫的《中國高速鐵路的榮耀 (交通運輸篇)》就曾提到,歐洲國家早在20世紀初已能夠使列車速度達到每小時200公里以上,但不能長時間維持,而且未能兼顧安全冗餘、成本效益、乘客舒適感等商業營運的要求,故高速列車服務遲遲沒有出現。

事實上,由於日本乃至全世界在當時根本沒有建設高速鐵路的經驗,以致很多問題沒有在設計和建設過程中沒有被察覺,直到正式營運後才陸續浮現。例如,因為工程設計只集中於提升軌道的強度而忽略了路基的剛度,導致線路在開通後出現嚴重的變形超限問題,此後10人裡需要中斷行車200次來整修。

或許東海道新幹線在技術上不夠完美,但這無礙它取得優秀的營運表現。由於客流快速增長,故這條鐵路在開通三年後盈利,第七年收回全部投資成本。此外,東海道新幹線自開通以來,充分展現出其安全性、可靠性和準確性。所以,東海道新幹線亦因而被世界各國視為「典範」。

東海道新幹線的成功經驗對後來的世界鐵路發展有莫大的啟發。它讓西方國家明白到鐵路在交通市場上的劣勢完全可以藉著提升速度來扭轉,激發了德、發等國發展高速鐵路的雄心。在幾乎廿年後,法國以不同的技術範式建成了首條高速鐵路,並把列車營運速度提升至新水平──每小時270公里;再過約二十年,中國內地亦參考了新幹線技術的部分元素,自主發展出與歐洲兼融的高速鐵路技術。




數十年來,東海道新幹線以世界最繁忙的高速鐵路見稱,直至最近才被中國的一些高速鐵路取而代之。2017年,東海道新幹線日均運送旅客約45萬人次左右,被京滬高速鐵路超越──後者的日均客流超過了50萬人次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