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過年冷知識】日本除夕居然不在年廿九或年三十?

【2024過年冷知識】日本除夕居然不在年廿九或年三十?

當然也不在年廿八!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2024過年冷知識】日本除夕居然不在年廿九或年三十?

農曆新年長假期即將到臨,除夕前出發去哪兒玩?相信不少香港市民的答案必定是:日本。也許有些人是出於「感受異國除夕和新年氣氛」的心態去造訪這個國度。誠然,日本在歷史上深受中華文化影響,不少傳統都與中國十分相似。過年正是一例,日本新年就連名字也特別有中國味道,叫作「正月」。可是,如果您真的在除夕前後到訪日本,便會發現「到日本過節」是個美麗的誤會——該國絕大部分地區在這段期間都平平無奇,人們如同平日一般生活,根本沒有過年的感覺。難道日本的除夕消失了嗎?

其實,日本人的「除夕」並沒有消失,只是早就過去了。想要體驗一下日本濃厚的「除夕」氣氛,可能要等到明年。




在古代,中、日兩國除夕的日子的確是一樣的,而且連名字也十分相似。日本人習慣把新年前一天稱為「除夜」或「大晦日」。在古文中,「晦」具有「三十」的意思,除夕很明顯就是指「大年三十」,即農曆年廿九或年三十。中、日兩國千百年來共享一個除夕,是因為日本自西元6世紀到西元19世紀頒布施行的曆法,不是從中國引入,就是以中國曆法為基礎自行編纂,曆法與中國夏曆大同小異。

不過,在明治維新以後,傳統的除夕便因為曆法變動而在日本失去了固有的身分地位。這絕非因為除夕做錯了事觸犯眾怒,而是舊曆法「得罪」了當時的日本新興統治階層。明治政府發現,只要日本一天繼續沿用會閏月的農曆,就時不時要向德川幕府時代遺留下來的武士階層和公務員發放13個月的俸祿,令原本已相當緊絀的政府財政雪上加霜。為了節約財政支出,明治政府遂在西元1873年廢除《天保曆》,改行本國制定的太陽曆。

根據規定,傳統節日以太陽曆相同的日期慶祝,元旦從「舊正月」(旧正月,即大年初一) 改至太陽曆1月1日,「大晦日」的日期亦相應地移至太陽曆12月31日。本來,不少日本民眾仍然對農曆依依不捨,緊隨流傳已久的習俗按農曆過節,但當日本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腐敗無能的清朝,並成功逼使清朝放棄與朝鮮的宗藩開係,搖身一變成為東亞強權,日本社會上下脫亞入歐的呼聲便日益高漲,農曆過節的習俗便開始被視為一種「落後」的東亞社會傳統。之後,日本進一步將歷法更換為西方通行的格里曆,並在吞併朝鮮的西元1910年於官曆上徹底移除了農曆日期的標示。日本的歲尾遂與歐美國家全面對齊。

自此以後,西曆12月31日過「大晦日」便徹底成為日本社會的主流。除了華人聚集的中華街,以及中華文化影響猶在的琉球、奄美群島之外,日本人不再慶祝農曆除夕。日本大部分地方對舊曆的「大晦日」已經非常陌生,情形跟「舊正月」非常類似。




有趣的是,日本的西化並不意味著現代日本的「大晦日」完全與中華文化割裂。恰恰相反,很多中國傳統的過節習俗仍然保留下來。比如說,中國自明朝萬曆年間廣州地區便開始出現年宵花市,而日本人至今仍然會在西曆12月下旬舉辦年宵市場(歳の市),讓民眾遊逛辦年貨。

所以,如果任何人要飛往日本感受東洋年味,算不上一件緣木求魚的事,但須要注意啟程的日子是否與當地節慶契合。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