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故事溫暖全國

【11月7日】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故事溫暖全國

半條被子的故事,不禁讓人慨嘆「我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邦」。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11月7日】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故事溫暖全國

人望高處水往低流,不少人都渴望自己有朝一日成為「成功」人士。但究竟何謂「成功」呢?按照今日的社會邏輯,腰纏萬貫可能還不夠,還得令別人一無所有來反襯。看看樓市吧!「成功」人士通過不斷購入房子擴大財富,不留一間讓平民百姓安身立命,把樓價抬到九天以外之餘,還要落井下石,嘲笑侮辱那些為片瓦遮頭而掙扎的貧苦大眾。彷彿把別人僅餘的統統奪過來,就是贏得了世界的地表最強。

但中國一條偏僻的村落告訴我們,能夠幫助其他人獲得更多、與群眾共榮共生的人,才是最強大的。這條村名叫沙洲村,位於湖南省郴州市汝城縣文明瑤族鄉境內。西元1934年的今日,這裡曾發生過一件十分感人的小事——「半條被子的故事」,至今仍然溫暖著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




徐解秀屋裡的床;圖片來源:網易新聞。

那半條被子的溫度,並非來自任何電熱裝置。事實上,在那個年代的中國,即使擁有設計如此摩登的禦寒產品,恐怕也是得物無所人。那張被子之所以能暖盡萬家,是因為它藏著中國共產黨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熱血——當時在長征途中缺吃少穿的紅軍,還顧念著老百姓的冷暖,將之留給當地村民暖身。

把溫暖送到沙洲村的人是三位女紅軍,她們是在西元1934年11月7日隨中央紅軍先頭部隊抵達當地。戰士們在屋簷下、空地裡休息,不僅秋毫無犯,還幫助村民打掃衛生、劈柴挑水。由於時值深秋,風雨交加,當時30多歲的村民徐解秀便把這三位女紅軍拉進自己家裡去住。晚上,她與當時1歲的兒子、三位女紅軍擠到了一張寬1.2米的床上,一起蓋著行軍被睡覺。

從此,被子的溫暖長留沙洲村。11月13日,三位女紅軍要離開村子隨大隊繼續向西轉移,臨走時決定把被子留給徐解秀,因為她們知道徐解秀相當貧窮,其床鋪上只有一件蓑衣和一條爛棉絮,擔心兩母子難以應付即將來臨的寒冬。但徐解秀不忍收下,雙方一直您推我讓。女紅軍實在沒有辦法,其中一位便索性剪刀一揮,將行軍被分成兩半,把半條被子送給她,還說:「打敵人就是爲了讓老百姓過上好生活。等革命勝利了,我們會給你送一條新被子來,說不定還送來墊的呢。」徐解秀淚如雨下,和丈夫送走了女紅軍。

儘管蔣介石集團的部隊後來打到村裡,搜走了三位女紅軍留給徐解秀的半條被子,但奪不走她切實感受到的那份溫暖。革命勝利了,她依然惦記著那三名女紅軍,在村裡盼著她們再來聚首。可是,由內地解放等到改革開放,三名女紅軍杳無音訊。後來,她雖然得到其他女紅軍的幫助在全國發起尋人的活動,但始終打聽不到三人的下落,最後在西元1991年抱著遺憾去世。不過,她的故事繼續中華大地上流傳,那半條被子的溫度並沒有下降,溫暖著一輩又一輩的人。




因半條被子而幾乎險遭毒手的徐解秀,至死不渝地心向紅軍。她曾經說:「雖然那辰光為了紅軍留下的半條被子吃了點兒苦,不過也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甚麼叫紅軍,甚麼叫共產黨,共產黨就是自己只有一條被子,也要給窮苦人半條的人。」

說到這裡,不妨來個靈魂拷問:「您是一個與人分享被子的人,還是連別人只剩半條被子也要掠奪的人?」無論您的答案是甚麼,您都可以選擇從11月7日起做一個「偉大、光榮、英雄」的人。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