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歐趣聞】滿洲文字的源頭,竟在絲綢之路西端的地中海?

【亞歐趣聞】滿洲文字的源頭,竟在絲綢之路西端的地中海?

滿文見證著絲綢之路傳播文化的歷史功能。

當大家走訪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的各個宮殿,必定會發現很多標明建築物名稱的匾額有兩行文字,其中一行看起來像「蝌蚪文」,那就是中國少數民族滿族的文字——滿文。滿洲文字是在順治元年 (西元1644年) 被帶入紫禁城的,而在順治皇帝入主原屬這座明朝天子的皇宮之前,其父皇太極惟恐滿洲文字逐漸被漢文字取代,已經將滿文列為國書,規定所有官方文件和官修史書只能使用滿文書寫,官職和城邑亦必須以滿文來命名。在皇太極的強力推廣下,滿文在山海關外的中國東北地區崛起成為了通用語言,在佔絕對主導地位。

但您是否曾經想過:這個世居松嫩平原、與中原王朝往來頻繁的民族,近幾個世紀以來所用的文字居然是一套「東北生產的舶來品」,追根溯源並非出自白山黑水或中州大地?




這一點連ChatGPT發夢也沒有想到——它壓根兒就覺得不可能。如果您問一下這個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egence, AI) 機器人,滿文的源頭可追溯至哪裡,它會回答說是清朝建立者——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西元1559年-1626年)。無可否認,創製滿文的構想是由努爾哈赤在大明萬曆二十七年 (西元1599年) 二月提出的,並交由大臣額爾德尼、噶蓋付之實行。二人參照蒙古文字母建立一個與滿族語言特色相配的書寫系統,結束了滿族有語無文的歷史。既然這幾位人物的腳步從未跨越蒙古,那麼滿族看起來不太可能從中亞乃至更遠的地區學習寫字。不過,大家不應讓科技限制了自己的想像力,有時人工智能機器人否定的東西不一定錯。它很明顯沒有考慮清楚一個問題:就算努爾哈赤從未「取西經」,那麼他的「老師」蒙古人有沒有向西邊的民族「拜過師」?如有的話,為甚麼不再繼續往上追溯呢?

其實,跟滿洲人有點類似,蒙古人之所以會擁有自己的文字,是因為他們從周邊民族學習得來的。從西元12世紀中葉於斡難河發跡至西元13世紀初草原各部統一之前,作為遊牧民族的蒙古人本來沒有文字。蒙古文字實脫胎自回鶻字母。根據《元史》記載,傳統蒙古文是由蠻掌印官畏兀兒人 (回鶻人) 塔塔統阿創製。他本來是乃蠻部太陽汗的師傅,負責管理出納錢穀、委任人才的金印。後來他在成吉思汗征討乃蠻之時被蒙古軍隊俘獲,但一直守護著國家的印信,成吉思汗敬其忠勇,遂任命他掌管蒙古的文書印信,並教授太子和諸王運用畏兀兒文字 (即回鶻字母) 書寫蒙古語。自此以後,蒙古人才以回鶻式蒙古字母記事,並在隨後800年的大部分時間裡被視為正宗,廣泛應用於蒙古人生活的地區。

至於回鶻人也曾經是遊牧於蒙古高原的民族,他們本來沒有自己的文字,在西元6至8世紀直接採用突厥文和粟特文來書寫,後來所用的回鶻字母是在粟特字母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粟特人為中亞古代民族,在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建立起大小不一的綠洲國家,在多個世紀裡他們穿梭於亞歐大陸多國之間經商,控制著絲綢之路上的貿易。在回鶻汗國統治大漠南北的時期 (西元744年-840年),粟特人通過頻繁的商業和宗教文化交流,對回鶻人施以愈來愈深的影響,令後者開始採用粟特字母來拼寫回鶻語,後者才得以發展出一套屬於本民族的字母,成為第二個被各地區突厥人大量用來記錄自己語言的文字體系,直至16世紀消亡。

有趣的是,粟特人也是「轉口」文字的中介。他們向回鶻人輸出的書寫系統,當初是從西亞地區引進的,及後經過一番改造而成形。由於粟特人前往西亞從事貿易,又逐漸接納了敘利亞的景教 (即基督教聶斯脫里派) 及波斯的瑣羅亞斯德教與摩尼教,敘利亞文便得以影響粟特人,並為他們創製文字提供啟發。而敘利亞文的「上溯幾代」都是在地中海東部產生的字母體系,它首先是由阿拉米字母經過小幅改動衍生出來的,而阿拉米字母的直系父系統則為腓尼基字母,乃希伯來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臘字母、拉丁字母等書寫系統的共同祖先,創造它們的腓尼基人的原居範圍大約相當於今日黎巴嫩和敘利亞的範圍。




由此可見,雖然滿文肯定不是中東地區的先民直接創製,但其源頭就在亞洲西部的地中海東岸地區。過去3,000年裡,絲綢之路不僅僅是一條貿易之路,將中國的高質素產品帶到西方,它同時亦是一條文化之路,把西方的文字工具輸往東方,滿族才有幸打造出一件承載文化和知識的工具,增強了滿族各部的溝通和凝聚力,亦保證了政權上下的溝通和軍事部署的傳達暢通無阻,使滿族逐漸擺脫落後部落形態走近文明,建立起奠定現代中國概念和版圖的清朝,繼而改變東亞乃至整個世界的近代的發展軌跡。假如絲綢之路不曾存在,滿族便可能會失去了藉著吸收文明力量而壯大的機會,隨時成為了歷史上的匆匆過客。滿文彰顯了絲綢之路影響世界演進的力量。

當下,中國政府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並正致力與沿線國家合作,復興絲綢之路。究竟各種優秀的文明成果會否再次在絲綢之路上交流融匯,併發出耀眼的光芒呢?我們拭目以待。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