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

【亞歐趣聞】棄新迎舊,蒙古重拾回鶻之禮

蒙古國將棄用西里爾字母,恢復使用傳統的回鶻式蒙古文。

當前位置: 首頁 » A-Journal » 消息與故事 » 【亞歐趣聞】棄新迎舊,蒙古重拾回鶻之禮

隨著蘇聯解體,各個加盟共和國和保護國相繼獨立,走上了自主發展的道路。為了維繫民族認同,當中不少推廣本國文化發展,並積極實施「去俄化」政策。例如,哈薩克斯坦在2018年推行了文字改革,放棄極具斯拉夫色彩的西里爾字母,改用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哈薩克語字母。如今,又有一個國家走上了類似的道路。但此國與哈薩克斯坦不同,她沒有創製新的書寫系統,而是選擇了擁抱傳統。

3月18日,蒙古國政府正式通過《蒙古文字國家大綱》,決定由2025年起全面恢復使用回鶻式蒙古文作為官方文字,與中國內蒙古實現語文相通。根據這份文件,蒙古國將在國家公務中同時使用西裡爾蒙古文和回鶻式蒙古文,為接下來全面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做準備。此外,蒙古國政府要求當地的新聞出版部門在2024年前必須同時用雙文發布、發表文字內容。




無可否認,回鶻式蒙古文與西里爾蒙古文一樣,都是以外來民族的文字系統為基礎,並非由蒙古人獨立創造出來。它可說是畏兀兒人(回鶻人)帶給蒙古人的禮物。1204年,成吉思汗征討位於蒙古高原西部的乃蠻部,俘虜了該部的掌印官畏兀兒人塔塔統。塔塔統深得成吉思汗欣賞,獲任命掌管蒙古文書印信,並教授太子、諸王畏兀字(回鶻字母)以書寫蒙古語,蒙古人才因而得到了第一套成熟文字。

即使如此,在蒙古改用西里爾字母拼寫喀爾喀蒙古口語之前,回鶻式蒙古文已被廣泛使用了七、八個世紀之久,早就成為了整個民族文化與記憶的載體。蘇聯為加強對蒙古的控制,對蒙古文字進行了斯拉夫化的改造,導致現代蒙古人難以理解前人留下來的文獻,再加上大量俄語辭彙湧入,結果就是民族歷史文化的散佚。如果想重新凝聚整個民族,領導層將那份回鶻人的禮物再次從寶箱中拿出來用,藉此建構強力的文化和情感紐帶,似乎不無道理。

事實上,這次並非蒙古國首度提倡重新採用回鶻式蒙古文。早在1990年,蒙古國首任總統奧其爾巴特在上任後即發出第一號總統令,計劃在1994年放棄西里爾文字,全面改用回鶻式蒙古文;廿年後,蒙古國前總統查希亞·額勒貝格道爾吉又下達了一道命令,提出恢復和擴大使用回鶻式蒙古文;到了2014年,蒙古議會甚至明確下令至2020年正式廢止西裡爾蒙古文。只不過,這些行動的效果並不算很顯著。




原來,蒙古在回歸傳統之路上一直受到兩道高牆阻擋。第一道是改變的成本,以蒙古國的經濟條件而言,未必合適為推廣另一套文字投入巨大的資源;第二道是融入西方世界抗衡中俄的幻想,獨立後的蒙古國曾經試圖迎合西方價值觀,甚至提出過蒙古文拉丁化的計劃,希望藉著掌握拉丁字母來打開「與世界溝通的大門」,以致她在文字的選採上不時搖擺不定。

到底回鶻式蒙古文會否翻不過高牆,再次恢復而不得,現在仍然是未知之數。

請在此處留言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